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办,苏州太湖书院协办的“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工程教育高层论坛” 2016年11月6日在苏州举行。中国工程院朱高峰院士、陆佑楣院士、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等知名学者出席。7位专家结合大会主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教育委员会主席朱高峰院士作了题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思考》的专题报告;三峡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院士作了题为《三峡工程与哲学思辨》的专题报告;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工程教育,不断推进产业革命》的专题报告;李伯聪教授作了题为《工程思维与工匠精神》的专题报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太湖书院山长丘亮辉教授作了题为《工程教育与工程哲学应用》的专题报告;苏州大学曹观法教授作了题为《国外工匠精神初探》的专题报告;苏州科技大学居易教授作了题为《苏作中的工匠精神》的专题报告。院士和专家们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工程哲学是21世纪中国率先提出和欧美国家同时发展的哲学新边疆,是一门实践哲学,是来源于工程实践,指导工程实践的学问。在工程师和哲学家对话建立起来的,工程和哲学之间的桥梁。工程的本质在于利用各种要素进行造物,工程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且改变社会的基本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工程哲学揭示工程是造物的本质,是直接生产力的社会功能,是物质财富的创造和人类文明的标志的社会作用;工程哲学反映工程的时代精神,维护被严重低估和折扣的工程共同体的权益。工程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要加强工程哲学的研究。论坛宣布成立“苏州市职业大学工程哲学研究中心”。 “工程哲学研究中心”以探索和推进苏州市职业大学工程哲学的研究和应用,改革工程教育,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成长为主旨。研究中心暂设工程创新研究室、工程教育研究室、工程史研究室,总结重大工程项目和卓越工程师的历史经验,研究苏州和长三角地区的工程创新,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成为学校发展的智库和促进苏州工程创新的引擎。
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1年的著名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该校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各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传承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办学传统,以工为主的专业设置与苏州产业结构对接,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已呈现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目前学校加快整体布局,构建“政、行、企、校”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深层次的平台。相信在职业院校加强工程哲学深入研究,必将培育更多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最后,论坛发布“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工程教育”的苏州宣言。宣言指出,世界面临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前夜,推动世界振兴制造业,“再工业化”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共同选择,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成为各国竞相提出的制造业发展目标,新一轮高科技制造业浪潮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质量提升型新阶段。为了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优势,需要提升工程教育对现代工匠精神创造力的培养,从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机制、素养、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反思、重构、整合和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工程教育”高层论坛,发布的宣言进一步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工程教育需要立足国情、注重历史、聚焦问题,传承和积极发展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坚守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的“工匠精神”。打造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工程教育,培养大国工匠和现代工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