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编辑出版

  太湖书院继承古代书院修书、刻书、藏书的文化功能,高度重视编辑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阵地。

  2012年10月,太湖书院创办院刊《太湖春秋》,开辟专栏刊登现代易学、工程哲学、传统文化、建言献策等领域研究成果,为老专家和新青年施展才华提供舞台。目前,《太湖春秋》已连续创办近10年,累计刊发研究成果高达450余万字。

  太湖书院设有太湖文库,专门策划有价值的出版选题,积极邀请优秀专家学者,编辑出版具有文化深度和文化品位的优秀图书。2017年太湖文库研究成果《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6套丛书获得国家级出版基金支持,并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成功出版;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余宗森教授著作《生物为什么是活的——论生物编码信息》已由中国冶金出版社出版;吴门医派“金一贴”传人金庆江先生著作《金里千传奇》即将出版。

  • 易学哲学史

    作为易学家,朱伯崑先生必然要论及“象数”;作为哲学史家,朱先生又必然重视“义理”。朱先生的代表作《易学哲学史》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历代易学家的象数义理,尤其对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的哲学研究用力颇深。 象数与义理,是构成《周易》的两大要素,也是研究《周易》的两大学派。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态度和注释方法上各有特色,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与义理两派。《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学术界一般把以抽象、概括的意义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义理学派,以具体物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象数学派。从整个易学史发展过程看,两派的互相攻讦一直没有停止。当代学术界对义理学派的研究比较深入,也比较公允;对象数学派的研究则不够深入,也有失公允。 因象数学派在解《易》的同时,涉及到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医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体系十分庞杂,也造成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度大大增加。久之,象数学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近现代学术界而言,可以说对象数学的态度仍然是不够公允的。有人认为象数就是术数,是算命打卦的同义语,应打入“封建迷信”的行列;有人认为象数学根本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围绕“象数”的内涵、属性、演变过程以及地位、作用等的问题,学术界所论纷纭,错见时出。 “象数”究竟是什么?“象数”和“义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象数派”和“义理派”究竟是不是截然对立?要解决这些至今仍困扰着学术界的问题,应当客观地梳理整个易学史。朱先生《易学哲学史》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读一下《易学哲学史》有关义理学家对“象数”的论述,对于纠正对“象数学家”的偏见,纠正对“象数学”的误解,都是有意义的。 《易学哲学史》在讲到《易传》的特征时说:“《易传》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关于哲学的语言。”“从易学史上看,对《易传》的解释也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偏向从筮法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哲学问题……后来被称为象数学派。另一种是偏重从哲理角度解释其中的筮法问题。”(第一卷,55页,华夏出版社,1995年)西汉时期,形成了象数解易学派,“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此派易学,宋人称之为象数之学。其特点有三:其一,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说《周易》经传文;其二,以卦气说解释《周易》原理;其三,利用《周易》,讲阴阳灾变。”(第一卷,114页)魏晋时期,形成了义理解易学派,“转向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成为易学史的一大流派。王弼就是这一大流派的创始人。”(第一卷,246页)从王弼开始的义理学派,继承古文经学派解易的传统,其解易以义理为主,以《易传》的观点解释《易经》,排斥今文经学派解易的学风,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等。据我的理解,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并非截然对立,只是解易的倾向不同。象数学派以象数为第一位,以象数解《易》,以象数论义理;义理学派以义理为第一位,以义理解《易》,以义理论象数。 《易学哲学史》四大卷系统论述了从汉代到清代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的易学哲学,其中对义理学派的“象数”观点论述得尤为详尽。

    查看更多
  • 朱伯崑论著

    这本论著是从朱伯崑先生四十余年间撰写的有关论中国哲学的文章中选出,其中,大多数是在海内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少数几篇是应海内外报刊和学术团体之约而撰写的论文和讲稿,除少数讲稿外,都已公开发表。这些“论著”表达了朱伯崑先生对教学和专著之外的有关中国哲学的理解,反映了朱伯崑先生几十年来探讨中国哲学问题的历史足迹。
  • 工程演化论

    《工程演化论》是国内研究工程演化论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是2007年出版的《工程哲学》一书的延伸和深化。工程演化论既是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工程史学科的“史论”研究。全书立足于“工程立场”分析和研究问题, 努力贯彻“史论结合”的原则。全书分为两篇;理论篇中阐述“工程演化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分析工程演化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工程演化的动力系统,讨论工程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机制以及工程演化与文化变迁、人类文明进步等问题。 案例篇中分别对铁路工程、冶金工程、航天工程、信息通信工程、石油工程、化工工程和水利水坝工程的演化进程与特征进行考察。希望《工程演化论》内容能够有助于深入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等现实问题。 《工程演化论》可供工程界、工程哲学界、工程管理界、科技界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