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书院之“太湖论道”第十六期学术沙龙——传统文化新观察成功举办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16-12-28   浏览:6396

《赋“太湖论道”易道阴阳与量子纠缠》

吴郡承天

量子纠缠有阴阳,此消彼长昼夜忙。

时空维度超定域,对称自旋配成双。

银渡飞星瞬间过,缤纷色动耀天光。

叠加云散露本征,明月清风无尽藏。

2016年12月17日,天气晴和。在美丽的太湖之畔香山工坊,新落成的太湖书院,迎来了一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爱好者。他们济济一堂,围绕太湖书院山长、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丘亮辉教授的新作《传统文化新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午两点,来自苏州大学的曹观法老师宣布会议开始,曹老师首先介绍了阴阳八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讲述了对《传统文化新论》的研究体会。

曹老师早年学习钢铁冶金专业,后来攻读了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对技术哲学卓有研究。通过研读丘教授的大作,曹老师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的矛盾学说的一些区别联系。阴阳学说与矛盾学说都是讲对立统一,这是两种学说的共性,但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

在整体与个体关系方面,阴阳学说强调合二为一,全局整体 。矛盾学说强调一分为二,局部个体。在和谐与对立方面,阴阳学说强调和谐生成,和而不同。 矛盾学说强调对立生成,排除异己。在传承与创新方面 ,阴阳学说强调传承发扬,延续不断。矛盾学说强调批判创新,阶段短暂。在执两与执一方面, 阴阳学说强调执其两端,奉行中庸。矛盾学说强调偏执一端,挑战极限。

同样是讲对立统一,阴阳学说更注重统一,主要孕育的是和合文化。矛盾学说更注重对立,主要孕育的是斗争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其中《矛盾论》就是斗争文化在阶级斗争和军事领域的应用,在国内革命和对敌斗争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和平时期继续强调阶级斗争,大搞政治运动,就容易产生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历史浩劫,会将国家带向毁灭的深渊。

所以和平时期,坚持经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和合文化。这是当前研究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最重要的理论意义。

周易哲学、和合文化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丘教授关于周易是古代最完备辩证法的论点非常好。现在都讲文化自信,什么叫文化自信?是相信自己确实有好文化,这就是自信。五千年阴阳文化观一脉相承,全世界仅此一家。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高科技城市。太湖书院把周易哲学和工程哲学作为两个研究方向,非常有意义。一门最古老学问,一门是最 新学科,而且都产生于中国。工程技术是国家的硬实力,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期待太湖书院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曹老师介绍说,丘教授早期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八十年代转向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可以说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的文章视野宽广,高屋建瓴,对后辈有很大的指导价值。丘教授的为人和治学经验也值得学习,下面请丘教授讲讲《传统文化新论》创作心路。

丘亮辉教授用“四个特定、五个新论”来概括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新论》。他说:这本书是由于特定的经历、采用特定的视角、通过特定的观察、得出特定的结论。

第一个新论,易道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因。中国有五千年文化,但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出现的文字。距今3500年左右时间。诸子百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500年左右时间。如果把甲骨文,把诸子百家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那么此前的一两千年中国文化的历史哪里去了?

丘教授提出易道的发展历史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伏羲易,从《先天八卦》、到《连山》、《归藏》,阴阳符号系统表达的易道趋于完善。中古文王易,《周易》的产生,使易道的文字表达趋于定型。下古孔子易,《易传》的产生是对易道思想形成了哲理概括。通过蠡清三圣三古的关系,丘教授提出了在文字易之前有一个符号易时期,补足了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历史。

第二个新论,整体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就提倡读经典,汉代五经、隋唐的九经、十一经、宋代的十三经等,为什么《道德经》《墨经》《黄帝内经》从来都没有列入其中?原因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割裂了传统文化,是儒家沙文主义的表现。

丘教授提出易道贯穿在人的生活当中,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的学问。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人与社会的关系(儒墨法),人与自己的关系(释家),人与健康的关系(医家),和做人处世的本领(谋略)。

根据时间、地点、对象不同,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各显所能,解决了社会不同的需求。只有百家争鸣、相互对待、相互攻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文化局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乾道变化中,各正性命,不可或缺。

第三个新论,准确理解,精准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六个要点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十五个方面。

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 ,用中道求和叫“中和” ,用行动来实现中和就是“致中和”。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准确理解,精准继承。

第四个新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易学不要指望通过制度的保护谋求其生存和发展,只能接受科学和时代的拷问,实现自身的科学化和社会化。在全面系统准确理解易道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上,与时俱进,应用新的文化元素,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文理念、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各种宗教的人文关怀,实现易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诠释。

由朱伯崑、丘亮辉、董光璧、朱高正等人承继先哲、倡导现代易学的研究,经过海内外同道二十多年的努力,先后成立了中国科协主管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和国际易学联合会,运用科学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易学经典,探索建立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现代易学文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第五个新论,一纲六经。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经典。丘教授提出,读经典要以《周易》为纲,以《道德经》、《论语》、《商君书》、《金刚经》、《黄帝内经》、《鬼谷子》等六经为目。

从社会治理看,系统全面的治国理念不仅需要《论语》的德治、也需要《韩非子》的法治和《道德经》的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君主实行法、术、势,变法图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商君书》则是法家实践的第一次总结。

《鬼谷子》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是古代的方法论,比《孙子兵法》更具代表性。鬼谷子的方法论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是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也是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丘教授最后对太湖书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他期待将太湖书院建成一个由众多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在志愿基础上参加的,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又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学术团体。

苏州会馆民间学者老城老砖介绍了自己的读书体会。他说自己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认为易道文化和企业管理有很多共通之处,其中最主要的是趋势以及和谐。

一、企业管理需要研究趋势:一个民营企业的兴衰史,往往就是这个民企老板乘势而动,借势而发,失势而败的过程。很多大企业老总创造辉煌的过程也就是谋势而起,任势而为,乘势而作的过程。相反,很多小老板始终做不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不能借势而上。原来是靠老板个人勤苦打拼出来,遇到小问题依靠老板个人的能力总能解决。但当企业发展到转型扩张阶段就需要外脑帮助企划和管理了。所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借势,比如苏南早期的星期天工程师,比如现代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借助天使资金。

二、企业管理更要强调和谐:现代企业只有注重四大关系和谐管理,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具体包括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股东和股东、企业员工和客户。这四方面关系和谐了,企业就能形成合力,就能蓬勃发展。

老城老砖还提到了通过文化创新,提高苏州的软实力的观点。新常态下的苏州制造业增速回落,部分外企撤离,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地方政府培育的各类孵化器和众多创业园、创客空间一时难以挑起振兴地方经济的担子,整体布局吴文化创新驱动,提高苏州的软实力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苏州吴中区舟山村一个核雕工艺,每年就创造产值近三亿,这一数据显示了苏州文化的深厚潜力。同样苏作玉雕,苏作家具,丝绸苏绣,苏州园林作为文化输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设计阳台盆栽区、打造富裕家庭的后花园、给都市女性定做手工绣制的旗袍,创作反映吴文化的大型舞台剧、打造宜居吴都城市名片等,苏州应当用下一个三十年的时间打造长三角吴文化创新驱动中心,引领一千万苏州居民自信的走向未来。

世外老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经历谈了读书心得。他是医药工作者,业余研究历史,著有《权力密码》、《文化密码》和《诡奇的历史》等多部专著。世外老人自述学易已有十多年时间,感到易学博大精深,艰涩难懂。通过阅读丘教授的《传统文化新论》,原来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了,原来散乱的内容,变得系统了。丘教授认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基因,诸子百家都源出易道,这个说法非常新颖,如果能将这个源流关系具体考证出来,就更有说服力了。

世外老人的本职工作是中医院的临床药学,就是指导医生用药。从长期的中医实践中,感觉周易和传统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中医就是人体的周易。首先中医和西医研究的层次不同。西医建立在现代化学基础之上,研究的是分子和原子层面上的生命运动。而中医研究的可能是更加细微的生命运动层次。比如气功和经络,虽然在分子和原子层面上无法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是在治疗实践中存在的功效是确凿可见的。其次中医和西医的指导思想不同。西医强调对症施治,解决的局部问题,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更体现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强调阴阳辨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所以研究《周易》,对弘扬中国传统的医药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吴郡承天先生以《易道理念与量子纠缠》为题作了专题讲演,将阴阳思维方式和二进制数学、高能粒子研究、现代宇宙学等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



《周易》的主要思想是阴阳,太极图形象地表达了易道哲学的阴阳理念。阴阳逻辑不仅包含了朴素的相对论思想,也包含了量子思想。用二进制数学的表达;“0”就是阴,“1”就是阳。这种阴阳二进制逻辑是《周易》创造的。当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数学之后,看到宋代邵雍所画的伏羲易卦方圆图时,感叹中国人的阴阳思维方式就是二进制数学的实际应用。当图灵思考破译德国人的通讯密码时,读到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理论,也看到莱布尼茨对《易经》阴阳哲学的赞美,所以选择采用“0”和“1”的打孔纸带记录成对信息的对称性解码方式。现在二进制数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逻辑门数学、信息通讯等领域。今后必将应用到量子计算机、量子通讯等领域。“0”“和”“1”“一阴一阳”的逻辑科学思维方式,依然是古老而不衰的常春藤。

在高能物理的基本粒子研究中,阴阳逻辑同样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方法论。因为阴阳是纠缠在一起的。纠缠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缠斗的关系。“量子纠缠”一词是爱因斯坦创造出来的。北爱尔兰人,约翰·斯图尔特·贝尔用数学导出了著 名的“贝尔不等式”。“贝尔不等式”实验是在定域性和实在性的双重设定下,对于两个分隔的粒子同时测量其关联程度。测量实验证明:在两个分离系统之间,量子间纠缠、自旋、偏振是同步合作的。例如:有一对粒子,一个在地球上某个实验室,正被观察中,它的自旋是费米子右上旋态,另一个在遥远的某一处,其状态必然是费米子左下旋态。如果观察到地球上的这个粒子是玻色子左下旋态,那么遥远的那个粒子必然是玻色子右上旋态。这个实验是国际合作项目,名为大贝尔实验。在全世界九个实验室同时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证明:量子的纠缠态是叠加态。当测量出一个量子的自旋态,另一个量子的自旋态就塌缩到本征态。由此推论,阴阳纠缠也是叠加态。当阳被确定,阴就塌缩到本征态。因此“量子纠缠”是能够突破局域性时空,实现信息同步转移的。爱因斯坦的“量子纠缠”一词,歪打正着,解释了“阴阳联系”“阴阳叠加”的逻辑。因此吴郡承天先生将“量子纠缠”一词中间加进“阴阳”来表述,称之为““量子阴阳纠缠”。将“量子叠加”插入“阴阳”两字,称之为“量子阴阳叠加”。著 名的“薛定谔的(量子)猫”就是“量子阴阳纠缠”的叠加态。有阴必有阳,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由此提出“反物质”的存在。最近丁肇中教授在空间站捕捉反粒子装置的实验观察,取得了重大进展,表明“阴阳”具有广义的相对性。

“阴阳纠缠”、“阴阳叠加”“阴阳消长”的逻辑,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有很好的描述:“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阴阳哲学思维启发了许多科学家解开困惑。例如粒子物理史上著 名的“汤川交换”就是在质子、中子之间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介子媒介,解决了正、负电荷能够在原子中不碰撞,不飞离的原因。受汤川的启发,基本粒子的研究取得快速进展。物理学界循着米尔斯·扬的“规范场”框架,编定了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中的粒子正负电荷都是成对的。都符合阴阳思维逻辑。虽然在弱力场中对称是破缺的。但李政道在网络公开课上阐述了:无数不对称组成了对称。一切对称都可以用二进制数学描述,所不同的是西方人用数理逻辑演绎,东方人用阴阳思维演绎。

当代物理学已经确认了量子纠缠具有瞬间穿越的非局域性转移速度,也就是超光速。那么这是否违反狭义相对论关于光速恒定的结论呢?吴郡承天先生的看法是不违反的。这就牵涉到宇宙时空的维度问题了。

人类所观察到的维度是四维时空,但不代表宇宙仅有四维时空。超弦理论的研究,已经将宇宙扩展到十一维时空。在四维时空以外,光速也与时空维度成正比。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扩展到更高时空维度时,时空维度越高,速度越快。但在每一个时空维度内,光速还是恒定的。因此,量子纠缠具有瞬间穿越的非局域性转移速度,其走的路径可能不仅仅是四维时空,可能还“借道”更高维度的时空。在四维时空的地球人看来是超光速的,但在高维度的智慧看来,量子纠缠没有超他们时空维度的光速。这反映了不同时空维度的视角差异。英国诗人蒲伯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高天层的智慧,看地球上的人类,就象地球人看猢狲。所以人类真的不能太骄傲。

老子的《道德经》中,其哲学思想原理也来自《周易》。《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和现代宇宙学大爆炸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所说的“一”,用现代宇宙学的解释就是“奇点”。老子所说的“二”,用现代宇宙学理论解释就是宇宙最早的两个化学元素;“氢”和“氦”。老子所说的“三”,用现代宇宙学理论解释就是美国科学家史蒂文·温伯格的著作《宇宙最初三分钟》。“一”之前是“道”。“道”是之前是“无”。宇宙就是在实真空“奇点”磁静闭破缺中诞生的“无中生有”。狄拉克是研究从无到有的“对称物理学”的大师。杨振宁在评价狄拉克时说:“在量子物理学中,对称概念的存在,我曾把狄拉克这一大胆的、独创性的预言比之为负数的首次引入,负数的引入扩大改善了我们对于整数的理解,它为整个数学奠定了基础,狄拉克的预言扩大了我们对于场论的理解,奠定了量子电动场论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传统文化新观察看,就思维方式而言,中国古典哲学虽然朴素,但其中包含的思想逻辑博大精深。要使中国传统哲学思维逻辑走进现代科学大厦,引入数学工具,是将易学研究导向现代科学的学术新课题。吴郡承天先生最后提出,“上帝是数学家”。

引车先生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一、周易学说有继承有发展。《周易》本身经历了从八卦到易经再到易传的发展过程。从伏羲到文王再到孔子,汉代经学,宋明理学,一路发展而来,说明传统文化不是铁板一块,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周易》原本是卜辞之书。殷商迷信,重视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占卜。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不谈鬼神,天道演变为人道,宗教演变为伦理。但易道的精神,阴阳之说没有丢。孔子用阴阳的学说来思考宇宙人生,写下了易传,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也是传统文化新论。

二、阴阳学说讲对立更讲统一。阴阳学说和斗争学说不同,讲纠缠讲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讲求共存关系、互补关系。与西方的斗争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亚特兰财务公司总监陆家英先生就苏州的文化创新作了发言。陆先生是苏州望族之后,对苏州的历史文化特别熟悉。他介绍了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与苏州的关系,介绍了普契尼创作《图兰朵》的历史背景,提出可以将意大利文化与苏州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新的苏州文化名片。明清时期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所生产的丝绸远渡重洋,到达欧洲,引领风尚。意大利正好处在这条丝绸之路的末端。苏州和意大利在饮食文化、服装艺术、建筑工艺等方面正好是一阴一阳,丝丝合拍。以普契尼创作《图兰朵》的故事作为蓝本,来编写一部表现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景剧,既符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针,又有助于提高州文化地位和扩大国际影响

胡秋生先生认为易道是最原始的文化之一,也是最 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在人类社会早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群落,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亡了,比如印第安文化。只有少部分有生命力的文化流传下来,比如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东方的易道文化。

易道文化有原始性,比如用阴阳来解释白天黑夜的交替,男女关系的交合等。也有包容性,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有利于接受先进的文化。这是其生命力旺盛的原因。比如同属于东方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已经接近和达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水平。中国也在2000年以后逐步进入工业社会,说明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明有很大的包容性。

当然,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归结到易道身上,这是解释不通的。比如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就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与易道没有什么关系。

范海辛先生提出两个问题:一、《周易》六十四卦与康德“十二范畴”之间的关系。学中国哲学绕不开《周易》;同样,学西方哲学绕不开康德三批判书,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里引出“十二范畴”。《周易》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其中的推理过程与康德“十二范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

二、是一分为二好,还是合二为一好?《矛盾论》强调的是斗争哲学,这与主张和谐共存的传统文化似乎是相悖的。自然界存在的实际状况是不平衡,这是一种实然状态。而人类的追求是平衡,这是一种应然状态。比如说天气有冷热,人们因时加减衣物,就达到冷热的平衡。气候有旱涝,人们兴修水利,就达到水旱的平衡。讲究阴阳平衡,这是易道,乃至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新约》与《旧约》完全不同,有一个说法就是,耶稣在年轻时候曾经游历过东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东方哲学的影响。

绍兴文理学院卢锡雷教授:参加太湖书院的活动,很受启发。同时看到这么热心传统文化的人士牺休息时间来讨论学术问题,感到十分敬佩。大家谈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想提出几个问题,易道演化的流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做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周易的语言比较艰深,如果用特定的符号体系去说人家不懂的东西,交流起来就比较困难。易道构建的结构在哪里、转化的流程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弄清楚。


最后,太湖书院的秘书长王翼宁先生介绍了太湖书院发起和成立过程,并热情地邀请大家参加太湖书院今后的各项活动。

下午五点,会议准时结束,丘教授与到会来宾一起合影留念。(崔小春博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