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太湖智库2017-1研讨会”在书院召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著名文化学者、书院发起人龚心瀚、中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江苏省科协范银宏部长、苏州市科协陈嵘部长、苏州职业大学姜左副校长、苏职大顾才东处长、南京大学教授萧玲、苏州科技大学王建明教授、苏州科技大学温波处长、苏州大学曹观法教授等领导同志、学者专家。
与会嘉宾讨论了智库的发展建设问题,就书院的“养生之都”、“雾霾治理新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院亦对纳入中科协智库体系表达了强烈诚挚的意愿。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积极支持书院的建设发展,对太湖智库的建设提出了专业的看法、见解,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成果斐然。
丘东副院长向各位嘉宾介绍了书院概况:书院的宗旨、发展情况、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太湖春秋》、书院取得的成绩等。
丘亮辉山长进行了《关于防治雾霾新建议》的演讲,详细介绍了治理雾霾的新方案,对雾霾的成因、其中的关键因素、提出的解决途径、未来前景的展望;以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现代易学易学丛书的出版、工程哲学论坛的举办、建设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座谈会等书院院的课题内容做了介绍。
陈建新副院长做了《建设国际养生之都,打造苏州新名片——苏州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的研究课题报告,对养生之都课题的提出的原因、苏州在建立国际养生之都方面具备的优势、可行性、定位、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中国科协陈锐研究员认为,通过各位的讲解了解太湖书院的心路历程。要以中国科协的国家智库牵头,打造智库网络,在江苏准备在苏州、南京、南通、建立智库研究基地。苏州在这一方面具备自己的优势,是院士之乡,专家人才辈出,为苏州改革发展提供支撑。智库的建设不是只搞一、两个项目,而是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核心,目前正在完善资源,共建共享的跨学科、跨单位、跨区域、网络化的国家科技创新智库格局。按照“小中心、大外围”的模式,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建设高水平智库网络。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开展地方科协智库建设,由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形成智库体系。
陈锐研究员对书院智库的建设提出了几个关键词:其中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学术的影响力,学术要有学术的影响力,聚焦科技难题,形成自己的语境,除了坐而论道也要有自己的方法论;
其次就是决策的影响力,适应研究的需要,在咨询决策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决策咨询成果,把决策咨询成果向政策工具转化发挥重要平台作用,并且能和中国科协的布局联动,形成决策影响力,集聚跨学科、跨部门、多元化的丰富决策咨询资源,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的网络型科技智库结构,为科协高端智库建设汇聚强大合力。
第三就是社会的影响力,智库要打通智库和社会的界面,比如养生之都的建设提议就可以很好的进行科技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养生之都的项目可以和养生居家、养生科技、智能社会、智能制造等未来概念相结合。深入开展独立研究,研究要有明确立场、要有理论、要有数据,专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最后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智库的建设要在文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太湖智库要好好把太湖文化、吴越文化充分挖掘起来,太湖文化是吴越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混血儿,比如吴门医派、园林文化等。做智库就要在一个方面做透,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中国科协与国内外专家合作举办了多个交流论坛,打造智库品牌论坛。汇聚科技、经济领域的战略与政策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研讨交流,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形成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建议“太湖论坛”改为“太湖国际论坛”,应该把太湖书院作为一个固定的会址。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科协坚持开放办智库,积极主动与国际著名科技创新智库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发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成果。要把定期协商机制建立起来,不能总是凑时间,这样才有利于聚焦发力的契机,把书院的事业做大做强,抓住重点,做事情就要把事情做好,才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致力于书院的建设。
省科协范银宏部长介绍了省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取得的成就。对龚部长丘老建设书院的辛苦和努力表示肯定,江苏省科协对智库的建设跟进比较紧密,2013年之后,智库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创建了“苏科创新科技战略研究院”等,从中国创造到制造的角度来讲,确实需要民间组织的推进,省科协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并且建设了“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成果。对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良好的建议,及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高度的评价。下一步,将把智库的建设聚焦到科技的创新、科技工作者方面,科协今年要建立两个分院,与科协共同推进智库的建设。要切合区域发展战略把智库建设好,把各个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服务于经济发展,把专家优势和第三方智库优势结合起来。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建议,继续关心江苏科技、技术创新发展。
苏州市科协陈嵘部长指出:用苏浙沪资源助力书院的发展,与书院协同将工作做好,把一些高端论坛引到苏州来,大咖级的专家多献言献策,与书院配合好举办好“苏州工程创新与苏州发展战略论坛”。
苏州职业大学姜左副校长提议建立市长咖啡厅,让市长与专家学者直接沟通。研讨会要围绕李强书记的“创新四问”来开展,主动为市长、为市政献言献策,在雾霾治理与养生之都的课题上,一定要做好,但是要集中做好一个,把一个做好,打响,书院的牌子就竖起来了。
苏职大顾才东处长提出加强学校与书院资源共享的建议。相关专家要提出一些项目来,让科技工作者去实施,进行相关的策划,与书院联合进行一些实用性的研究,联合举办会议。
苏州大学科技大学王建明教授认为书院不仅要服务、聚焦太湖,不仅服务太湖、苏州,更要聚焦长三角;建立环太湖养生圈,养生生态群,与苏州养生之都的建设互动融合;《太湖春秋》可以成为太湖论坛的期刊,建议每年发布《太湖智库报告》;聚焦文化养生,与江南水乡小镇的生态文化形成协调互补。
苏州科技大学温波处长也提出学校与书院资源共享的问题。建议书院的发展要紧紧抓住苏州的课题,不要做多,打造一、两个亮点,其中文化是一个突破口。
南京大学萧玲教授建议,创新要有伦理维度,单纯的经济创新往往忽视了人性与生态;养生之都的建设要分步骤来,结合自身、事情难易度去做。养生之都的建设与我国老龄化正好对应,老年的养生要社区、旅游、养老、度假、临终关怀结合起来,与老年社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会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实施之前一定要全面考察和论证,找到更多的资源支持。雾霾治理可以和各高校优势结合起来,联合各方面力量,成立“苏州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不如成立省研究会下的工程哲学委员会来得快。
苏州大学曹观法教授提出书院应有传承性,有自我造血功能,书院构成要多层次,儒家、道家多方都要搞,培养出来学术明星增加社会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
最后,研讨会对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江苏省科协调研宣传部、苏州市科协和太湖书院共建太湖智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共识。陈锐表示在中国科协智库网络建设中,准备在苏州、南京、南通建立三个智库研究基地,苏州处于长三角的中心地位,丘亮辉是中国科协的老干部,一定会把太湖智库搞好。今后太湖智库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中国科协智库上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太湖智库研讨会”是太湖书院牵头,联合各界力量主办高端智库研讨会,会议聚集国内外高端智囊,探讨眼下广为关切的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服务社会,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谋尽力。
此次“太湖智库2017-1研讨会”于4月26日下午胜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