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间天堂”新名片
——苏州建设世界著名国际养生之都研究(上)
将苏州建成世界著名的国际养生之都,不仅是休闲养生相关产业的集合,它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建立一种以人的精神需求为导向,促进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生命质量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理念和模式。“养生之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以悠久的文化传统为源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养生服务及相关产业、消费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在这一经济形态中,物质文明是载体,精神文明是内涵,生态文明是基础,养生文明是目的。
苏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以及目前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是建设国际养生之都的主要依据。在这个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整合相关产业,发展生态养生产业,带动养生旅游、文化会展、教育培训等新型都市产业和具有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健身、美容、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养生、养老地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实现苏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养生之都以苏州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吴门医派、苏式生活、水乡山水、苏州园林为特色,重点发展培育文化、教育、传媒等产业;整合旅游度假、人文考察、生态休闲、园林景观、水乡宜居等苏式生活体验高端服务业;提升琴棋书画、刺绣工艺、评弹说书、音乐歌舞等精神养生特色产业;做强中西医医疗器械制造、生物药物生产和研发产业;振兴传统的保健、新兴的健身、时尚美容和苏帮菜为主的特色饮食服务业。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打造点(旅游、休闲、养生基地,居民养生服务点等)、线(旅游线、交通线)、面(生态农业区、绿色工业区、医疗健康管理区、中华养生文化区、书画摄影创作养生区等)有机结合的生态养生经济体系,把苏州建成世界著名的“国际养生之都”。
一是符合经济规律。从经济发展演进规律来看,养生经济是后工业化社会主要经济形态,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养生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区,人们越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位,养生需求就越强烈。养生经济不仅仅是养生相关产业的集合,更是一种以人的精神需求为导向,旨在促进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生命质量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是现实的优质产业。养生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优势潜力,尤其是对目前的中国城市而言养生产业是一个优质的产业。首先养生产业具备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两高两低”的优质产业特征。其次,随着稀缺的生态资源和日益上升的生态养生服务需求,生态养生服务必然成为高消费服务,形成稀缺性高附加值的生态养生服务。最后,养生产业的优质性还表现在其多功能方面。养生产业的发展除了其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社会的功能、文化的功能、生态的功能,尤其是它能直接有利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具有高附加值、高回报的养生产业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推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是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于产业间的连带关系作用,养生经济的带动几乎会涉及所有产业。养生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和刺激交通运输业、酒店业、旅行社业、医疗保健业等行业的发展。养生度假村、养生会馆的兴建和经营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建筑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养生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是产业结构“软化”。产业结构软化一方面是指在产业优化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
四是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态环境既是发展养生经济的基础,也是发展养生经济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输出,养生经济均以生态为基础,养生服务是在具有“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氧离子高、水体质量好、气候宜人”的生态型消费服务环境中完成,相关的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也均具有绿色、环保、原生态特征。它是生态地区为非生态地区人口提供的一种养生服务,其实质是生态地区的服务性贸易输出,在养生服务输出的同时,由于生态服务的品牌效应,又激发和带动其他生态服务和产品输出,共同构成生态养生经济集群。
五是鲜明的文化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养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在凸显地方特色、吸引外地游客、增强群众归属感和信任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缺乏文化魅力的城市,养生经济发展就会缺乏持续的动力。因此,挖掘姑苏文化特色,塑造苏州城市精神,使得公众通过对城市元素的解读,能够清楚地辨析这个城市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是养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六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养生。养生是一种从外到内、从身体到精神的一个整体过程养生,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养身,通过强身健体和康复治疗对人身体的调养,延年益寿达到养身的养生效果;第二层次是养神,通过接触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加亲近自然,加之以一种简单的休闲生活方式,放松心情,修身养性,达到养神的养生效果;第三层次是养心,也是生态养生的核心层次,通过对生态养生的民俗相结合,养生文化、地方文化相结合,从内心深处养生,在精神境界提高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养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以人为本,不仅仅养身,更注重养心,要使人们在身心健康的同时,心理更加健康,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有文化素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这就使得精神需求导向和人本导向是养生经济模式的根本特征。
建设苏州国际养生之都,打造“人间天堂”新名片,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突出的城市地位
苏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苏州作为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区位优势独特,战略位置突出,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已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紧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七位。作为苏南主力板块,苏州被列为国务院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城市。伴随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也加剧,老龄人口迅速上升,老龄人口的银发消费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养老养生服务需求迅速增长。
二、优越的区位优势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四通八达。横卧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配套港。
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代表了这个城市风貌的精髓和灵魂,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境内生态资源丰富,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据粗略统计,动物数百种,植物千余种,大小山体100多座。有著名的虎丘山、横山、天平山、灵岩山、狮子山、七子山、穹窿山、东山、西山等。苏州的山具有山水相依之美,尤其是吴中山体大多在太湖周边,湖中有72奇峰,经数千年的开发和文化沉淀,有的已成为著名旅游胜地。另外苏州最独特的资源是园林资源,累计300余处。园林建筑取材于自然,模山范水,栽花植木,构制天然。它是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于一体,观赏和实用于一身的极品。园林中营造的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山、水、池、石、花、树等意境,无非是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在这个环境中生活,是人类的住宅家居达到了人和自然尽善尽美的和谐协调。
四、丰富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
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因为文化,才得以光彩夺目。苏州文化底蕴深邃、文化内涵博大、文化名人辈出、文化气氛洋溢。苏州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8处。苏州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脍炙人口:吴语吴歌、昆曲评弹、吴语小说等是吴侬软语的吴语文化;无为而治、精神至上,兼容并包且海纳百川的和合文化;渔稻并重、船桥相望、小桥流水人家是独特的水乡文化;精巧精良的传统手工艺曾经独步全国;昆曲和古琴艺术是我国两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苏州的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平江历史街区、山塘历史街区、观前历史风貌街区、怡园历史街区和拙政园历史街区都各具特色,构成了苏州古城度假旅游的新的亮点。苏州的博物馆资源丰富,被誉为“东方博物馆”之城,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古建筑经整修后兴办的,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苏州名人数量多,门类全,历代人才辈出,千百年来所涌现的各类人才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层出不穷,蔚为壮观。其代表人物有“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的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有写下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末大思想家顾炎武;清代大数学家、科学家王锡阐;中国书法“草圣”张旭,田园诗人范成大;被誉为“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将为苏养生经济提供民俗、遗迹资源基础。苏州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苏邦”菜肴,以色、香、味、形俱佳为特色的苏式面食、苏式糕团、苏州船菜名点、苏州小吃、苏州茶糖果,讲究时令鲜活,选料地道,烹制精细,其品种之多、风味之美,享誉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