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领导参阅第28期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20-03-02   浏览:2281
基于文化特征与自然条件的
江南建筑空间组织模式分析
王  静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建筑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直在思考,建筑师比较注重空间设计,希望针对江南地区建筑空间的模式及其特征进行一个挖掘和思考,在我们理解了江南地区本身的空间特征之后,才能够考虑到我们今后的发展该如何进行。所以虽然我们的思考是站在当代的思考,但希望对传统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希望对其空间模式进行一个认识,这个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影响建筑空间模式的因素有很多,目前我们研究的主要是三个因素,一个是文脉因素,另外两个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素。我们认为江南的文化有一定的矛盾,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儒家文化强调伦理观和宗法制度,这是一个秩序性很强的文化,同时江南这个地方又有诗性美学的追求,这诗性美学基于江南人审美自由的精神及对江南景物的理解,这种自由带有诗性和艺术的思考,所以这两种文化在江南是同时存在的,相互交融。

江南园林的艺术气质主要由文人气质、士大夫情调和无奈三者构成,然后混合成雅致、高贵、忧伤的情绪,散发出强烈的感染力。无奈之后营造了园林天地,又带有一种主动的追求。

长三角地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又有丘陵又有平原又有水网,是比较复杂的地形,河川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同时因这些原因,也造成土地资源紧张,江南文化跟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再从气候上看呢,长三角地区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我们可以看出夏天的气温是很高的,冬天很冷,湿度不管冬夏都很高,但我们的日照非常的少,所以去年会有一个太阳流浪的说法,比较形象的让人感觉到江南地区日照少的特征。

我们针对前述情况,对主要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研,调研建筑案例共106个,其中典型调研案例48个,重点调研案例21个。调研聚落案例共47个。对江南水网地区建筑空间组织模式与特征进行了一个总结,主要是从空间单元、空间组织、空间界面三个方面展开。空间单元,我们认为具有外部封闭内部通透的特征,江南这一带的建筑特点非常注重内部空间的营造,外表空间把自己限制住,相对封闭的这样的一个模式。在空间组织上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秩序性空间,秩序性空间与自由灵动空间共存并重,是跟伦理观、宗法制有关系的,同时又有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其实是与诗性美学联系在一起的,诗性美学与意境追求,曲折蜿蜒的游园路径增加空间的灵动和层次。空间组织的第二个特点是院落、天井等形成的多孔质结构,以现在的揣测来看的话,多孔质有利于通风排湿,因为我们不知道古人的想法到底是如何,目前可能缺乏史料的支撑,所以只说下揣测。空间组织第三个特点是宽窄比例尺度不同的院落组合,有利于空间秩序的形成。第四个特点是体系化的开敞空间,我们在江南的建筑里面见到了很多开敞空间,包括巷道,院落、天井、檐廊等,这些东西形成了体系化、网络化的开敞。第五个特点是由北至灰空间与开敞空间增多,有利于院落间纵向流线的组织。在空间界面上,模糊性、通透性界面多,南北立面相似,江南这一带和北方差别较大。

总之,伦理宗法、诗性美学的文化因素,夏热冬冷、潮湿多雨的气候因素,水网交织、湖塘密布的地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江南建筑形成特定的空间特质和组织模式。

 

(作者系东南大学教授)

基于文化特征与自然条件的

江南建筑空间组织模式分析

王  静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建筑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直在思考,建筑师比较注重空间设计,希望针对江南地区建筑空间的模式及其特征进行一个挖掘和思考,在我们理解了江南地区本身的空间特征之后,才能够考虑到我们今后的发展该如何进行。所以虽然我们的思考是站在当代的思考,但希望对传统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希望对其空间模式进行一个认识,这个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影响建筑空间模式的因素有很多,目前我们研究的主要是三个因素,一个是文脉因素,另外两个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素。我们认为江南的文化有一定的矛盾,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儒家文化强调伦理观和宗法制度,这是一个秩序性很强的文化,同时江南这个地方又有诗性美学的追求,这诗性美学基于江南人审美自由的精神及对江南景物的理解,这种自由带有诗性和艺术的思考,所以这两种文化在江南是同时存在的,相互交融。

江南园林的艺术气质主要由文人气质、士大夫情调和无奈三者构成,然后混合成雅致、高贵、忧伤的情绪,散发出强烈的感染力。无奈之后营造了园林天地,又带有一种主动的追求。

长三角地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又有丘陵又有平原又有水网,是比较复杂的地形,河川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同时因这些原因,也造成土地资源紧张,江南文化跟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再从气候上看呢,长三角地区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我们可以看出夏天的气温是很高的,冬天很冷,湿度不管冬夏都很高,但我们的日照非常的少,所以去年会有一个太阳流浪的说法,比较形象的让人感觉到江南地区日照少的特征。

我们针对前述情况,对主要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研,调研建筑案例共106个,其中典型调研案例48个,重点调研案例21个。调研聚落案例共47个。对江南水网地区建筑空间组织模式与特征进行了一个总结,主要是从空间单元、空间组织、空间界面三个方面展开。空间单元,我们认为具有外部封闭内部通透的特征,江南这一带的建筑特点非常注重内部空间的营造,外表空间把自己限制住,相对封闭的这样的一个模式。在空间组织上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秩序性空间,秩序性空间与自由灵动空间共存并重,是跟伦理观、宗法制有关系的,同时又有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其实是与诗性美学联系在一起的,诗性美学与意境追求,曲折蜿蜒的游园路径增加空间的灵动和层次。空间组织的第二个特点是院落、天井等形成的多孔质结构,以现在的揣测来看的话,多孔质有利于通风排湿,因为我们不知道古人的想法到底是如何,目前可能缺乏史料的支撑,所以只说下揣测。空间组织第三个特点是宽窄比例尺度不同的院落组合,有利于空间秩序的形成。第四个特点是体系化的开敞空间,我们在江南的建筑里面见到了很多开敞空间,包括巷道,院落、天井、檐廊等,这些东西形成了体系化、网络化的开敞。第五个特点是由北至灰空间与开敞空间增多,有利于院落间纵向流线的组织。在空间界面上,模糊性、通透性界面多,南北立面相似,江南这一带和北方差别较大。

总之,伦理宗法、诗性美学的文化因素,夏热冬冷、潮湿多雨的气候因素,水网交织、湖塘密布的地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江南建筑形成特定的空间特质和组织模式。

 

(作者系东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