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领导参阅第4期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20-04-08   浏览:2987

相城全力建设长三角

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 

陈清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相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起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在全力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


一、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的相城选择

一是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相城区处在联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全国经济版图的节点区位,具有构建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交通优势。相城区被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列为支持与虹桥等省际毗邻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地区,于2019年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6名,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充沛;在相城区境内的苏州高铁北站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列为全省重点推进建设的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占得天独厚之优势,相城区理应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担当先锋大任。

二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重点推行的战略决策。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度高,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过去,相城区产业层次偏低,存在较明显的技术创新滞后问题。现在,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有利于把“创新”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引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把相城打造成为“大苏州”的新中心。

三是融入区域竞争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长三角一体化必将重塑区域经济格局。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区域竞争程度热烈。2019年,相城区首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30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14位,在区域竞争中崭露头角。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有利于相城抢抓新一轮区域竞争主动权。


二、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的相城基础

1.经济。相城区依托区位、交通和空间等优势,确立建设“大苏州新中心”的目标,聚焦“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产业,集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智能驾驶、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六大未来产业”企业996家。

2.规划。相城区已编制“五大功能片区”战略规划以及26个专项规划,高铁线路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苏州高铁北站扩容改造正在启动,全区15条地铁线已完成规划,高铁、轨道直连周边国际机场,复合型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3.人才。相城区围绕高端人才需求,规划布局国际学校、医疗和文化配套设施。在相城大厦建设人才交流中心,策划项目路演、专委会年会等高端人才交流活动。

4.环境。相城区以“散、乱、污”淘汰整治和精准搬迁为抓手,将“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列入相城接轨上海的重点领域,加快提升生态环境、释放空间资源。

5.平台。相城区深入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发展优良生态及一系列平台载体,为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创新发展先导区的相城实践

一是健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拓展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在企业登记、土地管理、投资融资和财税分享等制度体系协同上先行先试。深化与瑞穗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推动相关合作项目落地。提升“苏相合作区”发展水平,高起点推进元和省级高新区建设。加强对上争取,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成果数据库和专家资源库等创新要素。

二是加快先导产业落地集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3+6”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扩大有效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投资,精准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高质量推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等12个特色国际研发社区建设,加快建设中日(苏州)智能制造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一批国别园区。发挥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和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等引领作用,加快打造“苏州链谷”、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家级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服务高成长性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营造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