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领导参阅(增刊)第3期 | 浙江外贸逆势上扬对苏州的启示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21-04-06   浏览:1521

苏州是外贸大市,去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 22321.4 亿元,同比增长 1.5%,其中进口 9379.9 亿元,增长 7.1%,出口12941.5 亿元,下降 2.2%。苏州外贸占全国比重为 6.9%,占全省比重为 50.2%,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上海、深圳、北京之后,名列第 4 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的新形势 下,苏州外贸如何积极应对、加快转型,如何保持定力、继续走 在全国前列,亟待我们加强创新实践。近年来外贸大省浙江作出 了积极探索,值得苏州借鉴。

去年,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浙江外贸逆势上扬,成绩骄人,进出口总额 3.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9.6%,进口总额 8627.9 第3 期(总第 17 期)亿元,同比增长 11.2%,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10.5%、14.0%和 6.1%,进出口份额首次突破 10%,年度出口和进 口份额均创历史新高。浙江外贸拉动全国进出口增长 0.9 个百分点,对全国进出口、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居各省市区首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稳步上升,2020 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 1.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 45.1%;全省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 2028.3 亿元,同比增长 26.4%,占比 8.1%。跨境电 商、自贸区进出口快速增长,2020 年全省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 平台进出口491.1亿元,同比增长65.1%;市场采购方式出口2977.6 亿元,同比增长 14.6%;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 1893.0 亿 元,同比增长 28.3%;浙江自贸试验区进出口 1146.2 亿元,同比 增长 46.3%。

浙江外贸为什么能够在不利形势下取得不俗的成绩?我们发现,在“浙江现象”背后有结构优势、经验优势赋予的定力,有民营经济化危为机的应变力,有改革赋能、数字赋能的创新动力,更有制造业大省厚积薄发、持续精进的坚韧耐力。

01打造外贸结构优势,形成强劲的发展定力

仔细比对历年全国外贸数据会发现,2015 年,全球货物贸易 遭遇冰点,全国外贸出现负增长,而浙江不仅实现了正增长,还 拿下了沿海省市出口增长之冠;在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的 2018 年、2019 年,浙江出口增速大幅超出全国水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 年浙江出口增速 9.1%,比全国高出 5.1 个百分点……

浙江外贸的“结构之优”是一个关键因素,即浙江外贸以民企为主,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80%以上;更重要的是, 浙江外贸以一般贸易为主,从而确保了外贸发展的定力。一些沿海外贸大省的加工贸易份额很大。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两头在外 的加工贸易影响更大——不仅要担心保税料件的进口,更要担心 加工后产品出口时的情况,两头受制。而浙江则是一般贸易大省, 出口产品以轻纺、机电产品为主,大部分为日用消费品,是刚性 需求,即便市场不好,吃穿用的需求依然存在,故而受市场波动 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数据显示,2020 年,浙江一般贸易保持两位数增长,拉动全省增长 8.2 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火爆一时的“宅经济”,正是一般贸易大省浙江面临的一大机遇。2020 年 1~11 月,全省“宅经济”相关产品快速增 长,其中家用电器、家具、塑料制品和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各增长 22.6%、17.5%、16.8%和 14.1%。

02建立快速应变机制,企业和政府面对市场变化能够快速反应

从企业到政府,浙江已形成一套快速反应机制,这正是浙江 外贸屡屡“临危不乱”的秘诀。

浙江企业在变局中快速应变的速度,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时表现得淋漓尽致。10 天 10 夜,这是浙江冀发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口罩生产线的速度。2020 年农历大年初二,疫情严峻,口罩紧缺,东阳市经信局来人到以电动工具生产为主业的冀发集团寻求帮助,希望帮忙加工配件,让机器赶紧转起来。这一信息给了企业新的启发,可以修,为什么不能自己研发呢?随后,从日产 2 万只、5 万只到 15 万只,国外疫情暴发后,冀发集团生产的口罩大量出口海外,年出口达 1.5 亿元,确保了企业全年出口值保持 20%以上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 1~11 月,全省防疫物资出口 1323.8 亿元,增长 2.3 倍,占全国防疫物资出口的 33.2%,居全国首位。数字背后是许多像冀发集团这样嗅觉灵敏、掉头迅速的出口企业。 

同时,这种快速反应、快速应变还表现在政府部门。常年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浙江政府部门也练就了快速反应能力。2020 年, 浙江在全国率先组建外贸复工复产专班、稳外贸稳外资协调机制(出口专班)、防疫物资专班,推动协调解决国际物流,“一舱难求、一箱难求”、汇率避险、用工荒等问题。密集出台“10 条”、新“12 条”两轮超常规政策以及《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财政、金融、信保、展会等支持力度。

浙江的各级政府努力通过数字赋能,将外贸企业的敏锐变化与政策服务快速衔接,比如在疫情中持续优化的外贸“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管理系统,正是这一关键抓手。通过数字赋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线上收集企业信息,研判新困难、新趋势,从而为企业量身定制帮扶政策。目前这套系统分为包含 500 家重点企业的极速版,9000 家外贸企业的万家监测版,以及覆盖近 7 万家外贸企业的全面版,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采用效率不同的版本研判决策,进行提前预警。政府部门定时通过系统监测企业复工率、产能恢复率、人员到岗率等,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浙江还首创了‘订单贷’一体化线上掌上智能融资服务,2020 年共有 1.04 万家外贸企业获批贷款 4643 亿元。

03切实加大创新力度,新业态成抵御外贸下行风险利器

浙江出口比重从2015年的12.1%一路攀升至2020年的14%, 巨大的新增量背后是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聚合而成的创新动力。

展会是外贸企业的“生命线”。疫情之下,大量国际展会停办, 国际客商进不来、外贸企业出不去,大批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个档口,浙江又先人一步搞起“线上展会”。早在 2020 年 3 月,省商务厅就开始尝试将外贸展会搬到线上。一年来,浙江先后举办 500 多场外贸线上展会,数量远远超过全国 各省市线上展会的总额。

相较线下展会,网上交易会要促成交易更难。这就需要在展会举办前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对参展企业和采购商的需求提前进行精准匹配,展会设置要求更专业。去年,单单针对越南市场,浙江就组织了多场细分的专题展会,其中包括防疫物资专场、五金工具专场、纺织面料专场等等。

除了展会新模式,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也成为浙江抵御外贸下行风险的重要一招。在温州,2020 年的市场采购 出口就达到 404.1 亿元,占同期温州市出口总值的 21.5%;其 48% 的同比增速,更是拉动温州出口增长 7.8 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国外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迅速形成,带动亚马逊、 eBay 等境外跨境电商平台迅速发展,浙江企业把握住了其中的机 遇。物产安橙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于 2018 年 10 月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目前已为数千家跨境卖家提供报关、结汇、物流等服务,平台 2020 年的销售额突破 2.8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外贸企业化危为机的背后,是浙江在外贸新业态上的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早在 2020 年初,全省域发展跨境电商就在省“两会”厅(局)长通道上被提出。当年 5 月,湖州、嘉兴、衢州、台州、 丽水获批新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跨境电 商综试区全覆盖。也是在 2020 年,浙江在绍兴、湖州、台州新设 三个市场采购试点。目前浙江获批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市场采购试点、国家进口促进创新示范区、二手车出口试点等数量 均居全国第一。

04加快提升制作业研发能力,构筑完整稳定的外贸供应链

疫情之下,供应链完整且稳定成为浙江外贸的一大优势。针对国际上产品供应出现问题,浙江企业能够把握机遇、快速接上。 早在 2020 年 10 月曾有新闻爆出,不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纺 织企业供应链出现问题,订单转移到了国内。浙江企业闻风而动, 就承接了一部分其中转移来的应急订单。2020 年柳桥集团家纺产 品出口总额约 1.9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两成。目前印巴等地的同 行产能只恢复约三成,使得他们现在的订单情况要明显好于往年, 而且这种增长趋势仍有望持续一段时间。疫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的纺织订单上,更主要的是在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等领域。在台州,一家冷链设备生产企业主动出击,目前全 球冷链设备的产能只有平时的三四成,不少国际竞争对手的订单转移到这家企业手中。

能否长期留住高端客户,更加考验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 37%。虽然疫情对全球产能的影响巨大,但是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来说,这就是一个走向国际平台的机会。作为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这家企业 的产品都是与整车厂协同开发设计并生产制造的,门槛高且存在 一定的不可替换性。2020 年“亚太”的出口业务之所以能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几年“亚太”的相关产品技术得到大众、通用 等国际一流跨国汽车集团的认可,进入了他们的全球采购平台,2020 年又成功进入 PSA、日产等国际品牌的全球供应系统。未来 “亚太”的出口额还会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