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领导参阅第3期 | 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亟需打造自己的文化灯塔——谈知名世界湖区的文化定位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21-08-05   浏览:416

当前,中国正在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上到下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发展的事情。长三角一体化已按下快进键,加紧明确生态绿色示范区文化定位重要而紧迫。


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这片热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击平原,也是目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域。在中国由大国向强国崛起的新发展格局下,急迫需要通过国家战略的引领,抓住当下机会,对示范区的文化定位布局。在21世界的版图上,中国如果运作得好,必定会出现若干座“远者来、近者悦”的全球城市。示范区的定位是知名世界湖区,这应是真正有性格的地方,即使闭上眼,我们也能清晰地感知得到。那么,示范区应该给人们的感知是什么呢?我觉得,主题词就是“生态绿色”和“文化地标”。而且,“示范区是动车组,是长三角号动车”,将代表着长三角,代表着长江流域,代表着中国,不仅代表当代,而且代表未来,所以也代表着世界。

从大概念讲,生态绿色也属于文化的范畴,但示范区,如果仅仅拥有生态绿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更丰富的文化形态、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形态是看得见的,功能是看不见的,内涵一定是深层次的。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甚至大到一个国家,要有地位和尊严,最主要的是要有文化,大家的认同,主要是靠文化认同。经济比拼的,最后一定是文化,要真正战胜对手,最后要靠文化强盛。什么是国家实力,是硬实力+软实力,软实力就是文化,它是国家实力的倍增器。所以说,欲强其国,必强其文化;欲强其文化,必强其教育。这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仰。文化自信,不是文化狂枉,也不是虚无漂渺的空中楼阁。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仅仅有大国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造强国文化。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一种文明复兴、经济复兴,最根本的是文化复兴。这不仅是软实力,还是硬指标,做不好,就会成为硬伤,文化上不来,发展就很难说是高质量的,中国就难以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所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不仅靠讲,更主要的是靠体现。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话语权上,体现在价值观上,体现在影响力上,体现在国人的综合素质上,这些最终都是要看结果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的文化高地,想重点说一下江南文化。因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母体,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血管里流的都是同样的血。中国文化先后有过三个高地,第一高地是先秦文化。百家争鸣,是秦朝统一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聚焦的是怎么治理振兴国家、人类怎么生活的问题。第二高地是汉唐的中原文化。基本上是皇权文化,从董仲舒开始讲独尊儒术,有了统一的意识形态,为皇权服务。第三高地是宋代以后的江南文化。隋唐大运河开通后,经济中心往南转移,文化中心也南移,这时的江南文化如同岭南文化、燕赵文化,仍是地域文化,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转移,使南宋后的江南文化地位变迁,成了中国的文化高地。江南便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孔子后代南移,江南书院勃兴,和农耕社会结合,为百姓提供精神食粮,并诞生了王阳明的经世致用学说。

移民文化是江南区别于先秦和中原文化的。移民社会是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发轫的社会前提。从唐到宋两次大的移民下江南,基于人们安身立命的需要,佛教解决了人内心安顿的问题,道教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儒教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移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安身立命。

江南人的勤奋,推动江南一度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千里吴越,最美苏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间天堂。这里有昆剧、评弹、越剧的低吟浅唱,有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的传世佳作。这里还是鱼米之乡,繁盛中心,曾经商贾云集,贸通八方,是宋朝的世界贸易大都会,是明清两代的经济重镇,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远距离商业发展又造就了信义仁智礼的品德,大运河带来了南北贸易,就产生了儒商。这在当下的市场经济仍可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普及社会核心价值,对内是传承,对外就是文化软实力。这点非常重要。

江南进而形成士商工农的价值取向。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首先是考状元当官,在北方第二是务农,第三是手工业,第四是当个商贩商人。有了大运河后,商业的地位大大提高,江南的价值取向变成了士商工农,这个改变不简单。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出的企业家最多,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中,经商办企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我们再来看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关系。海派文化源于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演进,是3.0版的江南文化,它的特色是开放包容,择善守正;务实创新,精益求精;崇文重教,坚强刚毅;尚德重义,守望相助。中西文化交融和商业文化是其中的本质内核。中西文化交流很重要,没有这一条,马克思主义就传入不到中国,所以在上海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就很正常,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就非常顺理成章。如果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高原,那么,上海红色文化则是这座高原上的高峰。但海派文化不等于是上海文化,也不是小资文化,认识清楚这一点,对上海打造文化品牌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上海不仅是用新的经济方式重构江南,同时也用新的文化、新的思维、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来辐射和影响江南,继而影响整个中国。海派文化其实就是江南文化,有超强的融会能力,禀赋就是融会贯通,先是通过长江把中国西部和东部的文化融会起来,通过运河把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融会起来,通过环太湖水系把江南各个区域之间的文化融会起来。这种融会能力的独特魅力,再把全球文化融会起来,变成了西方与东方、西方与中国之间的纽带。海派文化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其市场化能力。这个地方和中国其他地方很不一样,不是靠政府、靠权力来决定其重要性,主要是靠市场、靠买卖,也就是靠外贸发展起来的。文化也同样都是靠市场来经营,靠质量来赢得市场,这种商业文化,使上海极具契约精神。这是中国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以上海为龙头的江南,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者和推进器,是现代中国诸多变化的制造者。这对当代的启示尤为重要,就是示范区究竟示范什么?除了体现在生态绿色方面,还应该在文化上要有体现,这是必须的。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绿色江南文化、蓝色海派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精、气、神”和文化色彩:“绿色”,引领产业、自然环境,朝着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蓝色”,引领面向世界,朝着不断开放的方向发展;“红色”,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人民城市方向发展。在中国实现强国梦的进程中,它注定要示范引领区域前进并成为标杆。知名世界湖区是它崭新的名片,生态绿色发展是它坚守的底色,长三角一体化核心示范区是它的母体。尽管这块区域的物理位子没有变,但是,它所要承载的历史使命已今非昔比,一个纯粹的建绿地区转变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核心示范区的飞跃,一个单纯的水资源保护区转变成为知名世界湖区的跨越,一个非城市化地区转变成为全球卓越城市重要门户体的跃升。正印证了老子《道德经》所云:“动善时”“大象无形”“大器晚成”。今天,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习总书记给上海提出了三大任务,其中一条就是把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在区域一体化当中,以海派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构成了长三角区域共同的精神家园。而且,在打造知名世界湖区文化品牌的时候,江南文化还可以惠及一带一路。因为,很重要的是,这一区域还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泱泱大国,融会大海江河,于湖荡间的文化地标,应该惠及一带一路或南南合作,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其“民心相通”的文化共识,打造成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比如信义仁智礼,以及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这既有历史的叙事,也有天下、世界和未来的需要。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上海的战略目标,打造知名世界湖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城市是全球化的空间表述,知名世界湖区是重要的地标符号,应该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在全球网络链接中发挥超越领土国界的资源流动与配置功能。早期的全球化,主要是推进国家间的贸易,国家是主体。当全球化深入发展后,大量的跨国公司出现了,在原来的国际贸易之外,出现了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新的贸易形式,跨国公司总部就成了全球化的具体落脚点,这些总部集聚在哪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金融、贸易、科技、人才等的交流、交互中心。这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世界城市有7个硬指标,即: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度、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主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而全球城市还要增加3个硬指标,就是还要看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实力。这是个动态概念,内涵还在不断丰富中。塑造全球城市时,会有很多全球性的现代高端服务公司起更大的作用。国际上曾将全球242个世界城市,分为5级12段,将纽约、伦敦、东京认定为DING级的全球城市。上海选择发展目标,当然要比肩先进的城市。


一个地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靠整体文化环境的营造,而这种文化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是天长日久的积累,是由这个地方的文化基因决定的。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这个地方,创新、开放、融合、实干是其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建设知名世界湖区,很重要的就是要挖掘和发扬这些文化基因。这些基因的糅杂、发酵与弥散,它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能感觉得到,它是无处不在。在水乡客厅35平方公里这一块,打造的应该是“海之门”这样的文化地标,代表的是天下、世界和未来,呈显出的应是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天堂般景象。在淀山湖大观园这一片,打造的应该是“窗之门”这样的文化地标,突出一个“观”字,要由原来的红楼小观变成世界文化博览之大观。在朱家角、金泽等核心区的5个江南古镇,打造的是“心之门”,要让大家看了一个还想看第二个,一直连续的想游看下去,真正是文化魅力无穷,观者兴趣盎然。


大国文化要得是样子,强国文化讲得是气质。中国由大国向强国崛起,文化的强盛将决定全民的素质,人民有了坚定的信仰,国家就会更加有力量。一个大国和强国,不能靠糟蹋文化来赚钱。生态绿色示范区的文化定位是打造文化地标,彰显文化强盛,创造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奇迹。要紧扣强国文化应具有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幅射力,突出“联.想、元素”4字要义,擘画示范区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空间布局和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

首先是站位要高,防止搞“工程化”。简单的安排若干个工程就了事,然后,大家一起来参与做做,赚点快钱、小钱。这怎么能行?这是一块上风上水之地,净气(朗朗天空)、净土(浓浓雾候)、净水(茫茫湖荡)、净心(纯纯民风)“四净”之地不可再生,鸡鸣三省,是核心中的核心,务必要按照国际化、国际性、国际级、国际眼“四个国际”的要求,把知名世界湖区的文化样子做出彩,是最合适不过的安排,知名的国际赛事、活动、机构、组织和场馆、场所等等,都要高标准地一一呈现出来。

其次是逻辑要对,防止粗俗化。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重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复兴传统文化,重点在于打造中化文化精神标识,挖掘文化的现实价值,提炼当代文化精神内核。关键任务是,要围绕“最江南”“最精品”“最前瞻”的基本要求,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绽放,实现建筑符号化复兴、生态美学化复兴、故事科技化复兴、民俗文创化复兴、节日普世化复兴、思想文教化复兴。进而,推动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到文化消费;推动业态激活,走向跨界与数字新玩法;推动IP赋能,用超级符号活化文化内容;推动产业复兴,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推动市场运营,文化产业运营商的兴起、国际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国际文化产业集群的崛起。

第三是心胸要宽,防止单一化。文明是多元的,文化是多样的,江南及海派文化的精髓就是融会包容,自信而不排他,包容兼蓄,遇见未见、未来已来。以此为平台,整合周边优势,实行强强联手,全球开放配置资源,创新在文化形态、功能、内涵、符号、地标、平台、品牌、产业集群上的顶层设计安排,创新在文旅、文创、文博、文体、文教、文艺、文粹、文宣、文展等方面的系统性管理运营安排,切实解决好文脉找不到载体、文物走不出橱窗、文态跟不上时代、文人拉不近距离、文化形不成产业的问题,要将那种表层、静态、单一、枯燥干巴、曲高和寡的文化内容,升华为动态、深度、沉浸式、活色生香、雅俗共赏的文化体验,更好地让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文章作者:冯登道,中屹科技与金融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苏州太湖智库咨询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