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由《工程哲学100问》的主编单位苏州太湖书院与出版单位苏州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工程哲学100问》新书发布会暨工程哲学座谈交流会”,在苏州太湖书院成功举行。来自苏州市科协、苏州市社科联、吴中区科协和吴中区社科联系统的领导,工程哲学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工程哲学100问》的编委、作者与读者代表、江苏乾宝集团以及苏州太湖书院的领导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我国首部面向大众的工程哲学科普著作的正式出版。新书发布仪式由苏州太湖书院执行院长王建明教授主持。
苏州太湖书院理事长王跃程在致辞中回顾了《工程哲学100问》的编写历程。他表示,苏州太湖书院长期致力于参与中国工程哲学的研究与工程科普教育活动。无论从丘亮辉山长参与中国工程哲学“五论”的研究,还是到2017年太湖书院承办召开“第八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再到2018年在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支持下,在太湖书院联合共建“工程哲学馆”,直到2019年策划、组织和资助编写出版《工程哲学100问》,工程哲学始终是太湖书院研究与科普的重要方向和核心内容之一。王跃程代表太湖书院向期间许多院士与专家学者们给予的关怀与激励,付出的智慧与汗水深表感谢。他强调,《工程哲学100问》作为我国工程哲学领域第一部系统性的科普著作,从立项到成书历时六年,实属来之不易。本书由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刘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等顾问指导下,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苏州太湖书院山长丘亮辉组织研究人员完成编著,融合了老一辈学者与青年研究者的集体智慧,标志着工程哲学从理论研究走向大众传播。
本书主编、苏州太湖书院山长丘亮辉在致辞中指出,该书是工程哲学中国学派二十年研究成果普及化的重要尝试。借此新书发布机会,致谢了苏州市、区相关的上级主管部门、苏州大学出版社、太湖书院等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助力,以及编委们与作者付出的辛劳,特别感谢了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对本书的发起与题写书名,殷瑞钰院士、刘合院士、李伯聪教授等专家鼎力的学术支持。他强调,本书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组织编写,展现了退休学者与青年科研人员合作推动学术普及的可行路径,期待壮志未酬的退休教授、工程师加盟,为工程哲学科普共创新业,为工程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欧阳雪芹从出版专业角度指出,《工程哲学100问》以“百问百答”的体例,将工程哲学理论转化为通俗表述。本书并未止步于对工程哲学“五论”体系的简单阐释,而是借助一百个鲜活问题,将都江堰“天人合一”的智慧、大庆油田“两论起家”的实践精髓、中老铁路的关怀等工程案例,与工程本体论、演化论等核心理论深度融合,使哲学思考成为工程师、管理者乃至普通读者都能理解的“身边学问”。这种“以问引思、以案释理”的创作手法,既生动诠释了“学术通俗化、知识大众化”的出版理念,又大力促进工程哲学从学术殿堂走进地方实践。该著作的出版可谓是工程哲学中国学派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江苏乾宝集团总裁朱波在会上宣读了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先生从上海发来贺词和书评。龚心瀚先生在评价中指出,工程哲学作为连接实践与思想的桥梁,立足中国工程实践沃土,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哲学思想体系。它对破解超大规模工程建设等中国特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为全球工程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工程哲学的普及作为支撑工程创新的基石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工程哲学100问》立足学术前沿,紧扣国家战略,既关注理论突破,又聚焦实践转化,体现了工程哲学“顶天立地”的学科品格;期待新书的发布能够引起读者和社会的共鸣和重视,在全球化视野中探寻工程创新路径,形成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凝练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服务“制造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工程哲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在北京发来的书评中指出,苏州太湖书院的丘亮辉先生等学者编写了《工程哲学100问》,此举非常必要、十分及时。该书内容简明,适合工程师、工程设计者、工程管理者、工程企业家、工科教师以及工业管理部门人员和专家阅读。该书回答了 “工程哲学是什么,有什么用”“应该怎样认识工程、思考工程”等问题。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将认识到工程的本质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工程哲学是面向和研究工程实践的哲学,面向和研究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哲学,面向和研究工程管理的哲学,面向和研究工程思维的哲学;工程哲学是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并列的哲学分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合认为,今年由殷瑞钰院士和李伯聪教授担任顾问,由鲍鸥和王大洲组织编写的《工程哲学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傅志寰院士牵头完成的《工程生态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将工程哲学五论发展为“六论”;丘亮辉先生牵头完成的《工程哲学100问》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卢春房院士牵头完成的《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价值观和方法论研究》一书也将正式出版。可以说,2025年是中国工程哲学事业丰收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工程哲学研究如火如荼,工程哲学教育普及迈上新台阶。
工程哲学的奠基者、国际技术与哲学(SPT)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专门发来祝贺视频与书评,他指出,《工程哲学100问》是一本立意深刻、眼界广阔、内容丰富,读后使人豁然开朗的著作。该书的特点和亮点在于“100问”的总体设计,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涵盖了工程哲学的理论体系和多方面内容,而丘亮辉先生在精挑细选和具体斟酌100个问题时又把“散点透视”方法与兼顾不同读者可能有不同关注点和不同兴奋点结合起来。例如,本书把 “什么人需要学习和了解工程哲学”以及 “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工程哲学”这两个大问题细化分解为五个具体的小问题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了解工程哲学”“工程师为什么要重视工程哲学”“投资人为什么要研究工程哲学”“工程项目经理为什么要了解工程哲学”“现代工人和工匠为什么要学习工程哲学”)分别进行具体分析,这实在是在工程哲学理论研究和普及工作中贯彻 “理论结合实际”原则的一个范例。《工程哲学100问》开了高水平普及著作的先河,意义重大,相信这本书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工程普及,工程哲学的理论研究就无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因此,《工程哲学100问》在工程普及方面意义重大。未来,希望太湖书院重视对工程师精神的研究,在工程哲学研究和工程科普上做出更大贡献。
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倪志强在发言中强调,在新时代做好科普工作,要始终坚持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科普工作要按照“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四化”要求,认真管好“三七二十一”,即要做好“抓宏观、建场馆、出作品、办活动、强队伍、兴产业、广交流”等七项工作;苏州太湖书院《工程哲学100问》的编写与出版,可以说是“社会化协同”的典范,体现了党政引领推动、社会化运营以及企业化责任;他认为,企业是科创的主体,必然也是科普的主体,希望苏州太湖书院未来要始终积极发挥好科普主体地位和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再接再厉做好科普“百问系列”的研究与科普工作,并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上更进一步,努力争创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作者代表李威、周青龙等在交流发言中回顾了《工程哲学100问》的编写过程,交流了个人在写作过程中的成长,以及对工程哲学的新认识。读者代表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原校长柳永忠表示,科普教育不仅要有科学与技术的科普,还要有工程的科普教育;不仅要面向学校,还要面向家庭。学校要积极推动工程哲学科普教育进家庭,把《工程哲学100问》作为学校向家长开展工程科普的校本课程加以建设,为家长撒下一颗家庭科普教育的种子。
最后,发布会举行了主编签名与赠书仪式。由苏州太湖书院向苏州市科协、苏州市社科联、吴中区科协、吴中区社科联等单位及作者代表赠送了新书。
《工程哲学100问》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工程哲学科普读物的空白,为工程从业者、管理者及社会公众理解工程与哲学的关系提供了系统参考,对我国工程哲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今后,苏州太湖书院将进一步深化工程哲学研究、工程师精神研究,持续做好工程教育和工程科普,为工程哲学中国学派的研究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苏州市社科联社科普及处(学会处)处长贾薇、吴中区科协副主席查文鳌、吴中区宣传部督查科吴伊人、苏州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王亮、作者代表曹小姣,以及江苏乾宝集团总裁朱波、苏州太湖书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翼宁、副院长陈民奇、副秘书长徐正强,以及研究员柴永鹏等参加了本次活动。